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
難易相成。
長短相行。
高下相傾。
音聲相和。
前後相隨。
萬物作焉而不辭。
生而不有。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註:
觀者而生其心也,徼者發而中節之德,云 觀察宇宙至德的第二章。
天下之人,知道好美的事才要做,這是出於有為的,所以這等於是惡的。
天下之人,知道善好的事,才要去做,這也是出於有為的,所以這等於不是純善的。
故為事之因,所以天地之間有形相與無形相,是互相生的,一切有形相之物皆由無形所生出來的,然後有形之物滅了,再歸於無,此乃有無之對待也。
困難與容易是互相形成的,難為大事,易為小事,大事必由小事做起故能成,小事必勿忽略以難行之故能成,故難易之事是相對待。
長與短乃互相形成,無短豈有長,無長豈能現短,此長短乃是相對待也。
高與下互相傾倒,高必由下起,泰山聚眾土而成高,故無下不能立高,是以下能傾高,無高不能現下,故高能傾下,是相對待也。
音與聲互相和合,音為小聲,聲為大聲,故音為聲之本,無音豈能有聲,無聲豈能知其音,如無電視之聲豈能現出電台之音否,無電台之音豈能有電視之聲,此音聲是相對待也。
前與後互相隨形,無前不可現後,無後不現前,此前後之相對待也。
所以聖人之處事以自然無為而行,不以聲色又不住相而以身作則也。
化育萬物而不辭勞苦。
聖人處事如同天地之德,發育萬物而不自有其德。
聖人之處事,不恃其能也。
聖人處無為之事,至於成功而不自居其功也。
說到立德之事雖不自有其功,不自居其德,而其功德不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