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3/05 02:26 王嘉源/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王嘉源/綜合報導】

最近全球發生強烈地震的頻率異常地高,台灣四日上午也出現地 震,是否完全純屬巧合,引起討論。傳統看法認為,地理位置相距遙遠的大地震不至於有所關聯,但也有科學家指這是所謂的「震群」(earthquake clusters)現象,全球各地強震可能和台灣高雄縣甲仙地震有關。

《夏威夷現在新聞》(HawaiiNewsNow)網站四日引述美國內政部地質調查所報導,一個地方發生強震 後,可能出現骨牌效應,產生「震群」現象。因為大地震造成地層壓力轉移,繼而出現一連串地震。

看似距離遙遠 仍有骨牌效應

一 月十二日,芮氏規模七.○強烈地震重創加勒比海國家海地。接著二月廿六日,日本琉球附近海域發生同樣規模的強震。翌日, 南美智利即發生八.八級大地震。再來就是台灣南部 高雄在四日出現六.四級地震,同一天幾小時前智利還有規模五.九到六.一的餘震。根據傳統看法,地理位置相距十分遙遠的地震不能相提並論,但這次不到兩個 月內發生如此多強烈地震,令科學家不敢斷言純屬巧合。

去年九月,英國《自然》周刊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二○○四年十二月印尼蘇門答臘發生引起大海嘯災難的芮氏規模 九.一強震,也對加州「聖安地列斯斷層」(San Andreas fault)造成影響。

美國地震學家發現證據顯示,該次大地震及後來蘇 門答臘又出現的一連串地震,造成距離八千公里之外的聖安地列斯斷層頻頻鬆動,三個月內小地震不斷;斷層區某些區塊的裂縫內充滿液體,液體外流並鬆動斷層, 因而增加地震發生的可能。


列入全球震群? 氣象局長:太扯

更新日期:2010/03/06 04:11

〔記者林嘉琪、湯佳玲/台北報導〕全球各地接連發生強震,有國外學者認為甲仙大地震是全球「震群」效應的連鎖反應之一?國內 專家與氣象局都不以為然。

氣象局局 長辛在勤直批該說法「太扯」,海地、日本智利強震的成因都不相同,發生時間不算「密 集」,甲仙大地震屬於台灣地質活動,不該拿全球「震群」效應恫嚇民眾。

成因不同且有時間差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馬國鳳、氣 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解釋,高雄甲仙大地震的成因是菲律賓海板塊擠壓歐亞大陸板塊,智利地震是 納斯卡板塊隱沒於南美洲板塊,海地地震則是加勒比海板塊和北美洲 板塊互相平移造成,每起地震成因不同。

中研院研究員余水倍認為,科學研究上已證實「一個地震會誘發其它地震」,稱為「應力轉移」,但應力轉 移有一定距離限制,不可能發生「震群」效應,從加勒比海、日本、智利遠播到台灣等大範圍的接連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riar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