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 名: Choristes, Les
中文名: 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台)/歌聲伴我心(港)
導 演: (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耶 Christophe Barratier )
主 演:
(熱拉爾·朱諾 Gérard Jugnot)
(弗朗西斯·貝爾蘭德 François Berléand)
( Kad Merad)
( Jean-Paul Bonnaire)
( Marie Bunel)
( Jean-Baptiste Maunier)
上 映: 2004年10月10日
時 長: 96
類 型: 喜劇 劇情 音樂 愛情
劇情介紹
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 莫安琦(Pierre Morhange,雅克 佩蘭飾)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戴迪亞 費拉蒙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Clement Mathieu,傑勒德 尊諾飾)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著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因為這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
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Francois Berleand飾)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裡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閒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 莫安琦(Jean-Baptiste Maunier飾),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Pierre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同時他也與皮埃爾的母親產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幕後:
導演克里斯托弗 巴哈提亞並非從電影行業出身,他其實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古典吉他手。自從著名的巴黎師範音樂學院畢業之後,他已經在多個國際性大型吉他比賽中勝出。
1991年他加入本片監制雅克 佩蘭創立的電影公司Galatee Films,並為該公司製作的多部電影包括《微觀世界》、《雪嶺傳奇》及《鳥的遷徙》等擔任監制一職。
2002年克里斯托弗 巴哈提亞自編自導了處女作《The Tombs》,這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短片由在《黑客帝國》系列中扮演梅羅文加王的法國影星蘭伯特 威爾森(Lambert Wilson)主演。本片是克里斯托弗執導的首部電影長片。
1951年5月4日在法國巴黎出生的熱拉爾 朱諾,曾三度競逐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的西澤電影頒獎禮,是法國影壇有數的演技派男星之一,曾主演過《Marthe》等電影。
擅長演繹小人物的他,這次在片中扮演一名努力把一群問題學生帶回正途的潦倒音樂人。
熱拉爾 朱諾除了是一位擁有30年演戲經驗的出色演員外,也自編自導自演過多部電影,當中包括《Wonderful Times》及《Blue Helmet》等,堪稱多才多藝。
克里斯托弗一開始便不想單單起用一個兒童演員,他希望找一位真正的歌手演繹主角皮埃爾。
雖然他知道這個人選並不易找,但仍一直努力搜尋。
在2003年3月,他與製片人游遍全國,終於在位於裡昂斯的聖馬克學校兒童合唱團中發現了擁有悅耳聲線及樣貌討好的十二歲男孩Jean-Baptiste Maunier,克里斯托弗邀請他試鏡後,便立刻鎖定他是飾演主角的最佳人選。
而挑選片中其它合唱團成員時,克里斯托弗也不想起用專業的兒童演員,他透過工作人員從拍攝場地附近的小學及初中找來二千名有潛質的兒童試鏡,最終挑出了65名8至13歲、沒有演戲經驗但自然率性的孩子。
而本片監制雅克 佩蘭的兒子Maxence也是首度參與電影演出,他在片中扮演主角好友Pepinot的童年。
正如為本片配樂的Bruno Coulais所言,音樂是本片的主題,所以克里斯托弗早在2002年9月電影開拍前9個月,就開始與Coulais製作本片的音樂部份,克里斯托弗希望盡量避免出現一般兒童合唱團的感覺,唱著聖誕頌歌似的傳統歌曲,他要求音樂充滿強勁的感覺,而且要差不多全部都是原創,最終他們二人為電影合力創作了多首歌曲。
此片於2004年3月在法國上映,一個月時間已經有近600多萬人進入影院,並創造了三千多萬美元的票房,這意味著什麼呢?
一部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凶殺和任何商業元素的好電影是用喚起心靈的共鳴來獲得成功的。
教師節快到了,親愛的老師們,如果你已忘了教學的熱忱,不妨看看這部電影,也許可以讓你回到原點,重新思考。